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对河南提出了殷殷期望。
距今,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走过了十年之路。河南产业向“三个转变”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南该如何塑造优势,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前行?
顶端新闻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单项冠军见证新质生产力》特别报道,通过采访调研河南省内国家级和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见证它们的“新质生产力含量”和“三个转变”的升级进化答卷。
郑州,既不靠海也不沿边,以“中”闻名。
曾经,一段时间里,郑州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战略地位并不高。
如今,肯拼敢干的郑州正在崛起:202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经济增速在9大国家中心城市、万亿级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崛起”背后,藏着一颗颗中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和一系列叫响全国乃至蜚声全球的郑州智造品牌。
智造“世界第一高”,这里的数字工厂有“智慧”
装备制造是郑州的主导产业,也是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十年来,郑州装备制造行业践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向前突破。
作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始建于1958年的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在2014年,入选河南省国资委第一批省管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名单的郑煤机,就开始了改革探索和转型升级。
如今,坚持创新驱动,以智能化“换道”、以成套化“领跑”的郑煤机,转型和改革显然是成功的。
从无到有,从6.3米、6.5米、7米、8米、8.8米到10米。2023年,支护高度、工作阻力均为目前世界之最的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成为郑煤机继8.8米支架之后的又一力作。
郑煤机智慧园区,则可谓是机器人的大秀场:23条自动生产线、150台机器人、7台智能行车、30台AGV、空地无人化物流调度中心……这里焊花飞溅,机械臂挥舞,抓取、切割、焊接、拼装等工序如行云流水。
据郑煤机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间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占比95%,适合液压支架制造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相比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空间利用率提升50%,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作为一座原生数字化工厂,这里也是郑州装备制造业探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无制造,不强市;无创新,没未来。
2023年,郑州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2%、13.8%、13.6%。
持续增长的背后,是郑州新兴产业的强力崛起,是一个个在细分领域深耕不止的“小巨人”、“明珠”,和一个个国内走前头、世界响当当的领军企业。
创新驱动力日益强劲、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的郑州,如郑州市长何雄在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日益呈现出万物勃发、大有可为的强劲态势。
来源:顶端新闻 统筹:杨桂芳 侯建勋 记者 丁亚菲/文 时硕 席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