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我们充满挑战精神,积极投身于行业创新的浪潮中来,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超越。

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创新链必须有机融合
2023.12.10 本站 1683

1.png

创新已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并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也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共识。

12月9日,2023(第十八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开幕式暨中原实业领袖论坛在郑州举行,作为开幕式的压轴环节,本次中原实业领袖论坛紧抓河南“十大战略”实施,以创新河南与产业链新局为主题,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论坛现场,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千味央厨董事长孙剑4位产业链“链主”企业掌舵人,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徐长生,分别围绕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推进重点产业链建设等话题进行思想碰撞、智慧融合。

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郑煤机双主业并进,均位于行业的领军地位,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百战归来的实业家,焦承尧表示,科技创新贯穿于郑煤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同时也是郑煤机能够在煤矿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勇立潮头的重要因素。

放眼企业所在的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第一前提依旧是科技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两者缺一不可。”焦承尧说。

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能够向前奔跑的关键动力,也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关键。焦承尧以现实举例:“2006年,郑煤机在全球煤机领域曾有两大世界级竞争对手,二者在国内高端市场一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面对现实压力,郑煤机以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逐步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两年后便打破上述两家企业的市场垄断。直至今日,上述两家企业也已全部宣布退出长壁开采。”这其中,科技创新带来的优势转换,是企业竞争关系转变的根本动源。

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新到应用,是横在企业面前的一条巨大鸿沟。如何跨过鸿沟,焦承尧给出了自己的创新之道。

首先,创新一定要和现实相结合,创新是有成本的,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高密度的研发投入必不可少,这也是驱动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其次,好的生态环境是刚需,产业链能够做到强链延链补链,本质也是链条上企业良性竞争、链条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企业之间互补互助,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最后,坚持“走出去”,实现中国制造从量大向质优的迭代。目前郑煤机所采取的策略是技术逐步向中国转移,制造逐步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实现降本增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起步到持续再到做强,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卡脖子”难题,关于未来的产业布局,也是企业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焦承尧表示,从煤机领域到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跨界转型,就是郑煤机布局未来的关键举措。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时间节点的临近,煤炭开采量下降是大势所趋,煤机企业不想被淘汰,提前布局转型是现实所需。”焦承尧称。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企业要考虑的一大难题。对于郑煤机而言,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产线产品的数字化,更是从产品的设计、销售、生产、售后、供应链一直到产品报废全过程的数字化,依靠数字化形成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并对整个产业链赋能升级。

来源:大河财立方 作者 | 张战强 关帅康  朱哲 冉衡


相关资讯